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课题)的通知
进行中
已截止
专项资金;遗传资源;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理学;思维训练;心理素质;管理模型;评价体系;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工程理论;微生物;临床研究;公共卫生;医学研究;医学科学;医学科研管理;教学评估;疾病预防
+
2021-08-16 17:16:22
基本情况
发布机构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订阅
+
文 号
课题方向
专项资金;遗传资源;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理学;思维训练;心理素质;管理模型;评价体系;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工程理论;微生物;临床研究;公共卫生;医学研究;医学科学;医学科研管理;教学评估;疾病预防
资助力度
*
资助范围
江苏省
截止时间
*
公告原文
各有关单位:
为持续加强我市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组织开展2021年度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及申报范围
1、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申报范围及条件:委直属单位35岁以下青年人才(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以第一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不限额。
立项不超过10项,每项资助经费50万元,由市财政和依托单位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付,下同)
2、重点项目。申报范围:委直属单位、区属及社会办三级医院,其中,区属及社会办三级医院为指导性项目。重点项目聚焦卫生领域重大科学前沿需求,尤其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强应用技术攻关和转化,重点支持精准医学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微创/无创治疗技术和疾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新型植入介入产品和医用材料的研发等,原则上不支持纯基础研究,鼓励多中心合作研究。重点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各单位申报限额见附件1。
立项不超过50项,每项资助经费20万元,其中,委直属单位的项目经费由市财政和依托单位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区属及社会办三级医院的项目经费自行安排。
3、一般性课题。市属、区属、社会办及企事业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均可申报,适度向预防医学、传染病、精神、儿科、康复、麻醉、中医、护理、药学等紧缺专业或薄弱专科倾斜。一般性课题实行限额申报,委直属单位及非直属三级医院的申报限额见附件1;其他单位每家限报5项。
立项不超过200项,每项资助经费超过6万元,由市财政和依托单位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代省部属医院评审的项目经费由依托单位自行安排)。
4、管理类课题(软科学)。分为A、B两类,立项数分别不超过10项、40项,实行限额申报,采取会议评审形式。A类课题每项资助8万元,B类每项资助3万元。管理类课题资助经费由市财政和依托单位按1:1比例共同承担,非直属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教育管理类课题经费由依托单位从市级财政拨付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中列支,市财政不再另外给予支持。具体申报范围、支持方向及申报限额等见附件2。
二、申报要求
1、申报方式:网上申报。项目负责人登录“南京卫生科教信息系统”(https://se.nj12320.org/doLogin.do),在线填写项目概 况、考核指标、实施进度、项目组成员、经费预算等,电子版《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申请书》以PDF文档上传,大小不超过10M。《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项目申请书》模板可在南京卫生科教网下载专区栏目下载。
2、申报时限:2021年6月8日—7月2日。
3、需提供的附件材料:
(1)恪守科研诚信,项目负责人须在线填报科研诚信承诺书,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须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并提交科研诚信审核表;
(2)涉及动物实验内容的,须提供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医学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医学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
(3)涉及药物临床试验的,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提供相关证明(如院内制剂相关证明等);
(4)涉及人的医学研究,须提供本单位医学伦理学批件,且提供批件的医学伦理委员已在国家“医学研究备案登记信息系统”中完成备案;
(5)涉及二、三类医疗技术的,须提供医政部门的准入批件;
(6)涉及人类遗传资源(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制备物、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构建体等及其产生的信息资料)境外合作内容的,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7)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内容的,须提供相应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证书;
(8)有协作单位的,须提供合作协议书;
(9)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以上附件以PDF格式上传至申报系统。
三、注意事项
1、限制申报情形。除《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卫科(2018)5号)规定的申报人条件外,项目负责人存在在研项目未提交进度表,或2020年度已完成项目但未提交结题报告、审计表等情况的,不得申报本年度任何类别的项目(课题),已在系统中设置相关限制。曾列入省卫健委“科教强卫”工程(含共建)除青年人才以外不得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性课题”,申报“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者不受此限制。
2、一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包括杰出青年人才项目、重点项目、一般性课题及管理类课题。
3、项目负责人如以相同或相近主要研究内容同时申报了其他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请在申报时注明。如获其他经费项目资助,我委将不再重复立项及资助。
联系人:市卫健委科教处徐颖,联系电话: 68787873
附件: 1.2021年度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课题) 申报限额目录
2,2021年度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资金管理类课题(软科学) 申报指南
附件2
2021年度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资金
管理类课题(软科学)申报指南一、课题分类及申报对象
科技管理类:在医院科技处(科)、临床科室科研岗及中心实验室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教育管理类:各住培基地教育处(科)管理人员、专业基地负责人(主任)、教学主任(秘书)、师资等;
药学管理类: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工作五年及以上的人员;
护理管理类: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人员;
医政管理类:从事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行政人员;
绩效管理类:从事医政管理、运营管理、病案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的人员;
公共卫生管理类:市属或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或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公共卫生体系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研究工作人员。
基层卫生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10年及以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市(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从事基层卫生管理工作10年及以上的人员。
二、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
(一)科研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
1.医学科研管理理念、规律和理论研究、卫生科技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在创新引领的时代主旋律下,围绕科技管理理念、科技创新规律、科技创新理论开展研究,提出符合医学科技发展规律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学。围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探讨符合医学科学规律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
2.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研究内容:比较国内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的差异,围绕科研投入机制、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科研伦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研究,为探索适应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3.卫生科技人才培养与团队构建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我市医疗卫生科研人员、专职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调查,探讨卫生科技人才及专职创新团队成长的政策环境、培养措施、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成效及问题,为我市卫生科技人才政策创设研究、创新团队建设范式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4.研发平台建设与成果培育研究、科研生态建设研究研究内容:围绕医学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及运行机制、医研企交叉合作机制与模式、交叉学科融合创新、全链条型学科建设模式、科技成果培育孵育模式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为防范科技风险所开展的医疗卫生科研创新生态优化对策研究,包括医学伦理、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科研诚信等方面的对策研究。
5.科技管理信息化研究
研究内容:整合现有或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临床资源信息库、生物样本库、科研成果、科技档案、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科技安全、科研诚信等,建立涵盖科技创新全方位的信息化平台研究。
(二)教育培训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内容:在新医改、教改形式下对全科医师、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等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围绕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等,建立符合当地医疗发展水平的培养模式。
2.课程建设与改革
研究内容:契合人才培养规律,探索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信息化背景下课程授误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与分享。医学生/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情商教育、心理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3·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改革
研究内容:围绕岗位胜任力,运用OSCE, Mini—CEX、 DOPS等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的研究;运用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探索模拟培训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培训效果,量化培训指标。探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医患沟通技巧、医学文书书写、按能操作水平的探索与改革。
4·技能中心建设与管理改革
研究内容:临床技能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信息化在技能中心管理中的运用,探索模拟教学课程开发,建及规范化和标准化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等),通过教学评估反馈提升模拟教学质量。
5·队伍建设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探索师资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提升教学规范的研究与实践。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质量监督和反馈长效机制;通过教育管理流程改进和研究,提高管理效率。
(三)药学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1、药学学科建设理念及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我市现有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状况调研,围绕药学亚专科的分类、亚专科内涵、亚专科与医院临床行政等各部门的衔接等方面,探索药学学科架构的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的建设路径,丰富学科内涵,延伸学科发展方向。
2.药学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我市临床药学人才及团队建设现状调查,探讨药学人才团队的人员配备、专业构成、培养措施、政策环境、评价体系等,为我市药学学科人才培养政策研究、团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药学服务理论及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药学岗位制度的建立完善、药师工作站、精准化药学服务、精麻药品管理、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药事管理和药物合理使用SOP流程,探索建立规范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示范性推广的药事管理新理念和新模式。
(四)护理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1,护理人员培训与人才培育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开展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护士、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护上、在职护理人员等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平台建设、核心能力评价及培训实践等方面的研究。针对专科护士、高学历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等护理骨干,开展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培养模式、长效机制、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2.护理服务内涵与专科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开展护理服务内涵探索、服务领域拓展,如专科护理门诊、亚专科护理建设、护理技术规范与实践指引、临宋护理新技术创新等;着力深化专科护理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切实推进护理服务内涵与专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护理科研管理与体制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对比国内外护理科研管理方法与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护理科研立项标准、项目管理途径、评价机制、成果转化及护理伦理等科研管理领域的研究。倡导多学科科研合作管理机制探究、护理人员科研创新能力促进、护理人员科研激励制度构建、护理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及循证护理、护理伦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护理运营管理与市场及产业化研究
研究内容:以国内外健康环境为研究背景,剖析护理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况、存在的优势与弊端以及具备开发潜质的运营管理领域,并围绕上述内容开展护理运营管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互联网+护理服务”时代下社区护理服务、老年护理服务、母婴护理服务、重大慢病管理及居家护理服务的市场化与产业化体系或模式探究等。
(五)医政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研究内容:对基于人群健康的医学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系统研究医疗服务质量的内涵、目标、内容,构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及体系模式,探索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理论和方法学。
2.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配置
研究内容:对医院人力、空间、设备等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备,医疗服务流程的合理组合等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以及系统仿真模型等技术进行研究,系统研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数)与改进对策,研究改进医疗服务的理论和方法学。
(六)医院(绩效)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1,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理论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对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理论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综合运用卫生政策、绩效评价、社会调查、卫生统计、运筹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医院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制定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从指标权重、评分方法制定的思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医院绩效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对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医疗大数据应用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综合运用大数据收集,存储与分析等信息技术,实现绩效管理系统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支持,适应医保总额预付,医药分开等多项医改措施带来的医院定位与管理方向的变化,完善绩效管理分配与考核机制。为我市建立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医院绩效管理系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高度关注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及其结果,通过现代医院管理的创新举措,强化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提高医疗质量,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从而确保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任务实现,为我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对策建议。
(七)公共卫生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管理,包括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基层医疗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研究,区域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一体化建设研究,监测预警能力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研究,公共卫生体系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及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定位,公共卫生绩效管理模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研究,硬件配备标准化研究,优化岗位设置结构研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及绩效保障水平标准化研究等。
(八)基层卫生管理类课题申报指南
研究内容:比较省内外基层卫生改革创新的差异,围绕基层卫生投入、绩效分配、编制管理、职称评聘、备案制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研究;围绕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医防融合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的现状调查,探讨成长、培养、引进、激励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围绕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重大妇幼项目、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与模式、医防多学科融合创新、全科医疗建设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孵化中心成果培育孵育模式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在基层开展的各种适宜技术,探讨影响基层适宜技术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推动相关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的研究;围绕基层卫生体系、能力、人才、管理等方面开展的绩效评价研究。
三、管理类课题申报限额
略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印发
原文链接